“相信大家在来现场的路上,都感受到了户外的滚滚热浪,从这个角度出发,创建零碳生活、加速零碳非常必要!”近日,在闵行区人大常委会主办、莘庄工业区承办的“人民城市议事厅”大讨论现场,闵行区人大代表、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胡雪梅率先发言,让与会者一下子体会到了进阶“零碳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。
“零碳”发展新需求背景下,政府、企业、园区、社会和个人如何提档加速、实现共赢?这场大讨论以“进阶‘零碳’如何加速、共赢”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,吸引了人大代表、专家学者、社区居民、国际友人以及来自闵行区内的低碳产业相关企业和园区、低碳生活应用相关市场主体的代表,共200多人参加。
如何理解和实践“零碳”?
“我们判断是否零碳,会这样考量。”来自华测检测认证集团的徐志杰表示,组织、活动、产品、项目等不同层面要达到零碳目标,是先通过自主减排,再通过碳交易的方式,如购买碳抵消、碳减排的量,最终实现碳排放量为零。
家住莘庄工业区的居民孔智春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,谈了自己对零碳的认识和实践,“零碳是一种可感知、可参与、可受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维嘉优配,比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闲置物品流动交换等。”
“对于企业来说,零碳就是通过产品设计、产线设计、能源使用、员工生活习惯等非常具体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来降低碳排放,如果产生多余的碳排放,需要通过碳汇交易市场购买产品。”闵行区人大代表、来自大金空调公司的陈杰从企业角度出发,阐释了对零碳的理解和做法,“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碳排放的净产生为零。”
“工业区的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、光伏发电等工作有相应的基础,正在整体上推动零碳园区建设。”“今年是‘两山’理念提出20周年,‘双碳’目标提出5周年 ,进阶零碳,不仅仅对政府部门,对企业、对园区、对每一个市民个体都是非常重要的话题。”市发改委环资处的吕一铮表示。
在现场,政府、企业、园区、居民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“零碳”的认识理解和做法经验,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“绿色”改变被高频提及。
企业: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,期待更有力的政策支持
“我们企业正通过一些技术改造在践行绿色低碳维嘉优配,希望政府部门能匹配相关鼓励政策。”不少企业现场表达诉求。“政府是否可以安排绿色低碳专家进企业提供专业咨询。”恩格尔机械公司亚洲区运营总裁、中国区总经理贾瑞默也提出建议。
“从企业角度出发,非常多的传统企业在实现零碳的过程中,首先遇到的可能不是成本降低、利润提升,而是成本会提升,利润则可能会降低。” 谈判专家、邦思迈谈判沟通研究院院长潘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。他认为,需要政府的政策鼓励和引导,让每个参与的个体都能够有动力去加速进阶“零碳”。
“零碳与能源、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领域都密切相关。其实,在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政策支持。”在现场,闵行区发改委、区经委、区生态环境局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回应,“听了企业的诉求,接下来,我们要努力让更多企业知道政策。”
“我总结下来,企业创建零碳工厂或者绿色工厂过程当中,在源头降碳、工业降碳、设备降碳、数字降碳、循环降碳这五个维度中,每一个环节涉及的各级委办部门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。” 上海市能效中心战略发展部主任侯震寰表示,要解决政策没有直通企业的问题,努力实现免审即享、免申即享。
个人:为生活方式的绿色改变构建正向激励机制
活动现场,有代表举了一个低碳生活方式兑现权益积分的例子,引起了大家的兴趣:骑骑车真能换钱?
“上海也在实行,在随申办平台就可以参与,目前已经有20万注册和活跃用户。”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碳市场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常征介绍,可以从“随申办”的“碳普惠专区”开通个人专属碳账户,将日常绿色行为量化成减排量,转换成“碳积分”兑换各类权益,直观感受到自己的低碳贡献。
“这是一种对减碳行为的正向激励机制,鼓励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绿色出行、能源节约、资源循环利用、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的减碳行为。”不少与会人员表示认同,并愿意参与。
“这其实就是‘碳定价’,也是政策制定应该坚持的方向。”潘黎认为,碳余量可以交易,获得正向的利益或激励,能够加速实现“零碳”共赢。
据介绍,持续深入开展“人民城市议事厅”大讨论,广泛听取民意维嘉优配,充分汇聚民智,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十大行动“闵行人大60条”的重要举措之一,也是闵行区人大做实人大协商的重要平台。接下来,闵行区人大将会对活动现场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分类,形成建议清单和问题清单,推动相关部门吸纳民意、改进工作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