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8日,苏格兰高尔夫球场上钱投网,特朗普面对镜头发出最后通牒:俄罗斯必须在1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停火,否则美国将对俄罗斯实施100%关税,同时对所有继续购买俄油的国家征收“二级关税”。他点名中国、印度和巴西,将截止日期定在8月8日。
五天过去,7月31日,印度四大国营炼油企业——掌控全国60%以上炼化能力的巨头——突然暂停所有俄罗斯原油新订单。四艘满载俄罗斯原油的油轮漂泊在印度西海岸外海,进退两难。
几乎同一时间,日本海水域,中俄“海上联合-2025”军演拉开帷幕。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与中国海军驱逐舰并肩巡航,水下潜艇游弋,空中战机呼啸。俄国防部声明演习“不针对第三国”,但坐标选择距日韩争议岛屿不足200海里。
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莫迪政府选择了战术性退缩。7月31日,印度石油公司、印度斯坦石油公司、巴拉特石油公司和芒格洛尔炼油厂几乎同时宣布暂停俄油采购。这四家企业日加工能力超过520万桶,占据印度全国炼油产能的绝对主导地位。
这一决策并非孤立。就在三天前,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征收25%的普遍性关税,并附加“通俄罚款”。美方列出印度的三宗“罪状”:高关税壁垒、数字贸易限制、持续采购俄制武器与能源。
更深层的经济考量在于钱投网,俄罗斯原油对印度的吸引力正在急剧下降。过去两年,印度享受的俄油折扣从每桶14-16美元骤减至不足4美元。
“曾经的经济红利已所剩无几,”一位孟买能源分析师指出,“当折扣消失而制裁风险剧增,算盘自然打出了新结果。”
欧盟的压力同步袭来。多家欧洲能源监管机构将目光投向印度,质疑其“洗白”俄油成品再出口的行为。一旦欧盟开始限制印度成品油出口,印度的能源出口链条将受到重创。
不过印度的退出并不彻底。在国营企业退场的同时,私营炼油企业Reliance和Nayara迅速接手,维持着印度从俄进口总量约60%的份额。这两家企业通过不使用SWIFT、采用卢比或人民币结算等方式规避美国制裁。
与印度的退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坚定立场。在7月30日结束的中美第三轮关税谈判上钱投网,面对美方代表“加征最高500%关税”的威胁,中方代表团未作任何让步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随后正式声明:“能源采购属于国家主权,任何外部压力都不会改变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决心。”这一表态清晰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。
中国当前每日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约200万桶,通过人民币结算与船对船转运模式,构建起独立、安全的供应链体系。中俄能源合作已超越单纯买卖关系,形成涵盖港口、管道、炼化等全产业链协同。
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而有力。就在特朗普发出威胁的同时,中国商务部宣布8月1日起停止审批美国农产品关税豁免申请,涉及牛肉、猪肉、坚果等696个税号商品。已获批的通行证将在9月14日集体作废。
这一拳打在了特朗普的政治软肋上。2024年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额高达20亿美元,爱荷华州、得克萨斯州的牧场主曾是特朗普的铁票仓。中国转向澳大利亚和巴西采购牛肉后,美国农场主面临屠宰场停转、牧场失业的连锁风暴。
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军事层面的协同。8月初,中俄海军在日本海启动“海上联合-2025”联合军演,随后将展开第六轮太平洋联合巡航。此次演习规模空前,参演舰艇、战机数量远超往年,向美方传递出中俄关系稳定性的明确信号。
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,普京选择了长达数日的沉默。这种“已读不回”的策略被国际观察家解读为“战略模糊”,让对手在不确定中消耗耐心。
直到8月1日,普京才在莫斯科打破沉默。他的一句“任何失望都源自于过高的期望”,被广泛解读为对特朗普多次公开表达“对普京失望”的间接回应。
在与政府高层的会议中,普京指出:“俄罗斯欢迎任何基于尊重的和平谈判,但不会接受‘单方面投降’的条件。”他强调俄经济已形成“制裁免疫力”,并批评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“假装谈判、实则拖延”。
普京的底气来自坚实的贸易数据支撑。2023年,中俄贸易额达到2407亿美元,印俄贸易额约650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俄美贸易额仅为247亿美元,比2021年下降43.9%。
“特朗普的关税威胁看似直指俄罗斯,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,”一位莫斯科国际关系学者分析道,“受影响最大的不是俄美之间本就稀少的贸易,而是俄罗斯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往来。”
特朗普的“二级制裁”策略核心在于分化中印。印度的暂停采购被白宫视为“胜利样板”钱投网,而对中国则保留更大力度的威胁选项。这种分化战术一边高举制裁大棒,一边释放有限豁免信号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